“萧晖荣中国画展”于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举行
发布时间:2015/7/21 15:56:43

2007

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和中国艺苑研究学会联合分别于香港和北京举办“萧晖荣中国画展”。香港展览的开幕式已于200753 (星期四) 上午十一时在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隆重举行,各界名人出席者数百,气氛非常热烈200771日至8日“萧晖荣中国画展”将移师北京画院继续举行。

香港开幕典礼的主礼嘉宾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李刚副主任、全国侨联庄世平副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友好协进会主席李东海、浙江省政府特邀顾问、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余国春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文汇报》社长张国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霍震霆、全国人大代表、亚洲金融集团主席陈有庆、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陈伟南、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文楼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及文体部副部长蔡文中

李刚副主任在致词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及个人名义向萧先生伉俪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萧晖荣教授是一位为当今中国画坛所瞩目的杰出画家。数十年来他以极大的艺术和生活热情,凭着自己的力量,为弘扬中华传统艺术,为中外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去年在中日两国关系陷于僵局的情况下,萧先生在东京举办了个人画展,希望通过艺术交流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伉俪与‘萧晖荣中国画展’代表团共进晚餐两个多小时,并合影留念,安倍晋三还请夫人安倍昭惠观看了画展,并收藏了萧晖荣先生的赠画。萧晖荣在东京的中国画展成为中日关系史上一段美好的佳话,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非常高兴地告诉我,萧晖荣画展很成功,起到了外交官所起不了的作用。”他又指:“萧教授不仅是一位著名画家,同时还是一位热心的爱国香港人士,长期以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组织与内地艺术界的交流活动,为在香港发扬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王明明在贺词中透露:“我与萧先生是二十多年的好朋友,我非常感动的是,他认为做艺术家首先要有一种社会责任。除了画画,还要关心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从他的艺术和人品,可见他数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地作画,老老实实地做人。他对传播传统文化,推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萧先生的作品传统功力深厚,包涵了中国画的底蕴和修养,是香港以至全国在花卉画上极具代表性的画家。”

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总监万青屴教授对萧先生的作品评价极高,认为其梅花固然独树一帜,而牡丹更是十分出色,并题词:“画有精专,因人异。”著名学者金庸也非常欣赏萧先生的作品,参观完画展后题:“繁富华瞻,叹为观止。”

    新加坡艺术总会会长何家良在贺电中表示:萧先生“不余遗力推动中华文化发展,有目共睹,居功至伟。在工余之暇,尚浸淫于丹青。常年累月创作,想必大有成就。今趁香港庆回归十周年之际,展出精心画作,必将在中华艺坛激起不少的涟漪。”香港艺术馆总馆长邓海超亦在贺函中说:“萧教授是次展览意义深远,‘融古铸今’展于香港回归十周年举行,着实代表了萧先生对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的探索与承传。”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 (文化) 锺岭海在贺电中“对萧先生在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工作和成果,谨表敬佩。”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振濂为画展写序,指“萧晖荣先生的绘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他的梅花独擅于时,又以善画巨幅大画著称,在画面的繁密雄厚方面已有许多珍贵的心得,在今后,如何保持这种繁密雄厚又能见出点画笔墨的魅力,还应该是他的一个主攻目标。如能在笔墨方面再上层楼,则画的境界层次还可以更接近登峰造极之概—过去讲笔墨者多取疏密之形,倘若有哪一位既讲笔墨还能取繁密之态,则足可称雄于世矣。在这方面,萧先生应该是最有希望者。”

是次香港展览由200753日至6日,为期四天,展出作品近80件,包括萧晖荣教授和前辈名家如陆俨少、朱屺瞻等的合作画以及他从七十年代至今的部份个人创作。近年萧教授醉心于大幅巨制,屡有佳作。是次展品中不乏精心巨制,其中两丈匹《同春图》〈192x615cm2007年作〉以“风中紫荆终有您,回归十载齐欢腾”为主旨,明确点出了画展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主题。图中香港市花─紫荆花─欣欣向荣,烂漫盛开,在累累红梅和翠绿青松的衬托下,穿插于岩石间,背后潺潺流水隐约可见,源源不绝,整幅图气势磅礡,声势俱全。成功地将作者爱国爱港的激昂情怀,交织在繁花灵石的灿烂风采和无限生机中,魅力摄人。另一帧两丈匹《万玉迎瑞图》〈192x615cm2006年作〉绘画的是作者最擅长的梅花。在劲力十足的树干间钩勒花瓣,花蕊簇簇,密而有序,乱中有法,再加入苔点,巧妙地应用了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不带一点雕琢的痕迹,作者不凡的艺术才华跃然纸上。

    教授喜用金笺和银笺作画,在金色或银色背景的衬托下,梅花的吉祥喜庆和冷峻风骨各自显露无遗,而在极难控制的笺纸上,作者的雄劲腕力和驾驭笔墨的功夫更加发挥得淋漓尽致。梅花繁复错落,参差穿插,看似密不透风,却不经意地留下了“气孔”,虽是繁枝密花之景,却毫无喧嚣之态,特具隽永之情趣。在金笺上绘制的《梅花赋》〈76.5x179.5cm2007年作〉当是尚佳例子。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的非凡魄力和广阔胸襟气度,以及跃动的生命力和梅花的傲骨神韵融合为一,营造了一种新的梅花意念,为现代的梅花图平添了无数生机和万千气慨。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绘制梅花之余,萧晖荣教授也偶作其它花卉,其中,1982年创作的《牡丹》134x33cm是其八十年代中期花卉的代表作之一。他采用没骨法写牡丹花,直接以色画形,再加水点染,水色交融,虽草草几笔、轻描淡写,已极传神。然后用大笔水墨泼写树叶,浓淡相晕,再衬以淡赭色钩勒点染的石头,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典雅脱俗的韵味。此画笔墨简约自然,随意奔放,在浓淡错落的运笔用墨间,不难窥见画家作画的真趣。唐云题此画赞曰:“独立临风娇欲语,喜他侧面越婵娟。”丈八匹《国色芳姿》〈192x500cm2005年作〉是作者用另一种形式为“花王”牡丹写真。他着色朱翠齐下,层层迭迭,墨色交互点染,笔触活泼动人,色彩丰富而不落俗套,喜气洋洋,堂而皇之,浑然天成,更充分地体现了牡丹“玉堂富贵”的象征意义。



上一篇:“萧晖荣中国画展”于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    下一篇:“萧晖荣中国画展”在日本 东京日中友好… 
萧晖荣的艺术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 reserved